立春过屏山①后寺军装所访王柳桥四首
[清] 许瑶光
一
苍翠屏山县署东,古樟围寺小墙红。
诗人日对维摩坐,不觉春光到客中。
二
兽铠蛇枪此地藏,从戎浙水耀军装。
东风已解河滩冻,未解刀矛背上霜。
三
戎机闲暇小诗成,年去年来慷慨情。
桃树未花梅已瘦,一帘微雨润棋枰。
四
雷封我已近瓜期,留别难忘旧雨思。
几日西冷桥畔酒,绕船烟柳醉君时。
[注]①见前第12页的“屏山”。
留 别 诸 生
[清]王梦龄①
文通武略数同寅,矫矫英恣尽出尘。
愧我头颅今是昔,知君肺腑旧如新。
笛声怕听阳关柳,归思偏萦故里莼。
一事令人易惆怅,从无不满意中人。
[注]①王梦龄,天台县增生,同治七年署常山训导。
离 燕 篇
[清]朱凤毛①
离燕篇者,为宋常山义妇王琼奴作也。琼奴名润贞。年十四,通诗词,妙音律,四德兼备。叠遇坎坷,死节最烈。事详宋诗纪事,剪灯杂志,常山县旧志②,不载列女中。陈志仅采名媛玑囊数语入杂记,亦无有咏之者。墓在异乡,事隔数代,美才奇节,湮没不彰,可慨也。为赋一诗,取润贞所作词中语,命之曰,离燕篇。
妒花风雨斗春好,燕子未归春已老。
北去愁同鶗鴂飞,南来更比征鸿早。
新巢才定不多时,半面东风遽别离。
今日空门歌紫颔,当年曾说系红丝。
红丝吹幕江南路,粉额涂黄腰约素。
水样芳龄比丽娟,玉人小字宜琼树。
联珠唱玉擅歌行,摘粉搓酥妙倚声。
月下吹笙招彩凤,花前度曲啭新莺。
新莺乳燕偏殊众,鸩媒争说冰人梦。
绿绮求凰任尔弹,绣屏射雀知谁中。
请君题画各挥毫,若个先成夺锦袍。
南郭果然逃滥窃,东床从此得诗豪。
谁言伺隙晨风疾,双燕处堂仍遐逸。
待阙鸳鸯不羡仙,填桥乌鹊方涓吉。
此时画阁得春多,此际盈盈欲渡河。
只道终身占花月,那知平地起风波。
风波转瞬天涯渺,郎戌辽阳妾岭表。
一生断送可怜虫,万里分飞同命鸟。
何处云山是故乡,千行珠泪九回肠。
瘅云谁共蛮蛮倚,塞月空教燕燕望。
寄人篱下凄凉色,不料鸺鹠苦相逼。
贱妾由来有故雄,武夫岂许求新特。
梨花庭院旧楼台,别恨喃喃细诉哀。
遮莫海天漂泊久,双双犹盼早归来。
刀环未卜音尘绝,忍死吞声自呜咽。
戌妇歌谣黄鹄风,流人刁斗元菟雪。
未了仙缘一线牵,捧符刚到岭南天。
徐郎破镜欣才合,王谢乌衣痛不还。
乌衣那更遭罗网,例竞门中合欢杖。
纵使沉冤雪覆盆,抚膺一恸何堪想。
回首香闺识面初,檀奴会试女相如。
红笺小幅缄空札,锦字新篇答报书。
无端远谴来边鄙,孤身几堕樊笼里。
红颜薄命妾何言,忍累藁砧由我死。
狄草蛮花惨不春,哀蝉落叶总伤神。
馀生涕泪心头血,故国关山梦里身。
择婿翻多无限恨,覆巢空有未亡人。
早知如此家山破,悔不当初问水滨。
临流肠断箜篌曲,墓上应生连理木。
鸳冢冰霜北阙褒,鹃魂风雨南荒哭。
生不双飞死并头,玉京孤燕共千秋。
斜阳细雨●香地,犹是年年说旧愁。
[注]①朱凤毛,义乌县拔贡,同治十三年署常山训导。
②光绪《常山县志》有《王琼奴传》,录自《剪灯馀话》。亦见于《女聊斋志异》。
过 三 衢 山 望 容 车 山① 怪 石 歌
[清]李瑞钟②
噫吁嘻!
奇峰怪石森叠嶂,三百馀步恣还向。
此中大有仙灵踪,云霞万叠储心胸。
碧玉莲花辟双洞,玲珑岩翠滴残冻。
山风吹堕梵呗声,孤僧化石凿幽空。
何年托钵入山来,枯禅趺坐馀劫灰。
上有四时不凋之奇树,下有千年不朽之苍苔。
噫嘻!海枯石烂天无恙,历劫全空寿者相。
翼飞拱植状难图,永与山林作屏障。
[注]①容山车,在三衢山东面。
②李瑞钟,安徽石埭监生,光绪七年任常山知县,曾主持篡修光绪十二年的《常山县志》。
西 高 峰 怀 古
[清]李瑞钟
漫空积翠锁深重,半岭苍烟半岭松。
薄暮荒原磷火碧,当年故垒血霞红。
城头落照翻危石,郭外晴岚堕晚钟。
野老耕馀认残戟,只今犹说战西峰。
孔 家 坞 泉
[清]李瑞钟
南渡风趁下,斯文总不偏。
三衢遗胜迹,一脉契真诠。
洙泗源流远,诗书教泽绵。
只今凭勺水,旷古接薪传。
北 门 远 眺
[清] 李瑞钟
卓立层岩冷翠融,石门佳气障前空。
阿谁夺得江郞笔,输与贤良第一峰。
鹭 鸶 山①
[清] 李瑞钟
轻烟飞堕翠微巅,点点苍苔渗碧妍。
两翼高掀低古涧,一拳独立耸江天。
洞门西去双龙隐,城阙东回百雉连。
卷勺有灵余断础,岩前竹露泻涓涓。
[注]①鹭鸶山,在文笔峰西麓。
木 棉 岭
[清]袁 士 灏
木棉花里隐层岩,岩树簪抽石隙衔。
鸟道盘空通竹苇,猿声夹路荫松杉。
云浮亭影天如笠,雨逼岚痕翠上衫。
薄暮野庵清磬发,随风吹堕碧巉岩。
西 峰 古 刹
[清]袁 士 灏
危峰耸翠逼晴空,一簇楼台拥梵宫。
曲涧恍从修褉引,憩亭聊为看花通。
池平水漾溶溶月,林静窗开面面风。
最是晚来无限好,乱峰都倚夕阳红。
招 贤 晚 眺 三 首
[清]袁士灏①
一
澄澈空江万里天,渔翁打桨入秋烟。
捕鱼初罢腥风散,几个鸬鹚上钓船。
二
枫叶茅庐晚饭香,荻花举火有新霜。
炊烟一带江村暮,无数归鸦趁夕阳。
三
渡头杨柳碧如梳,叱犊人归尚荷锄。
隔岸阿谁呼正急,满江渔火上灯初。
[注]①袁士灏,常山县城原圆通寺前人,光绪时恩贡,曾任教谕。
宿 汪 家 淤①
[清]袁士灏
荆扉双敞僻尘嚣,陡觉山林胜市朝。
绕舍梅花撑破屋,横溪枫树挡平桥。
鱼羹嫩煮瓜初熟,兽炭香煨芋半焦。
端的农家有真乐,更深灯火话良宵。
[注]①汪家淤,即招贤镇汪家淤村。
晚 步 塔 山 四 首
[清]袁士灏
一
乘兴登临每日斜,楼台脚底灿云霞。
分明笑指洪岗畔,碧瓦红栏即是家。
二
迟迟帆影贴云行,高坂低畴接壤平。
两分菜花三分麦,青黄相间一齐荣。
三
回首城南起暝烟,晚鸦归树夕阳天。
通江桥外东明麓,一座危亭认慕仙。
四
积翠浮空孤塔擎,四围山色黯春城。
徘徊未忍穿云去,月子纤纤钟一声。
紫 港 野 渡①
[清]僧德源②
野渡江波阔,轻桡早晚风。
人家深树里,城郭淡烟中。
白草迷秦月,青山绕汉宫。
前途知几许,回首夕阳红。
[注]①紫港渡,在金川大桥下游数百米处昔有紫港浮桥。水涨时拆浮桥为渡,称紫港渡。
②僧德源,年代籍贯不详,著有《北山草》,此诗始见于雍正《常山县志》。
石 姆 岭①
[清]郑铉②
曲曲洼流缓缓行,两涯怪石动吾情。
景多琢句诗难就,山半斜阳又促程。
[注]①石姆岭,即辉埠镇石木岭。
②郑铉,籍贯年代不详,此诗始见于嘉庆《常山县志》。